有读者说:我订阅了许多情感公众号,上过许多心理专家的课程,感觉自己变好了,为何另一半却没有变好?婚姻依旧一地鸡毛?这篇文章不仅会给你答案,还会告诉你如何应对哦
——小婚家
01
你是在爱中成长,
还是在学习爱的修养?
曾经有一位读者告诉我,她订阅了许多情感公众号,每天都要挨个看完才安心,她很害怕错过很重要并且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我们一起去探讨从阅读里收获什么,她说知道了怎么做是不对的,比如不该发脾气,不该指责自己的爱人,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沟通,不该提离婚……
我问她知道这些,对她最大的帮忙是什么?
她说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就会要求自己按照这些标准去努力。只要每天能多懂一点,心里就踏实一些。虽然关系现在还没有变好,还是希望自己能先成长起来。
在亲密关系里,有很多人都在用这样的方式自我成长,希望能学以致用。
只是大多数人学了很多标准,知道了怎么约束自己,变成了一个看起来更有修养的人,面对关系仍然一头雾水。
他们会疑惑:我变好了,为何我的另一半却没有变好?
我们的老师李维榕常说:我们谈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特殊的情境,离开了这个情境去谈,就没有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在一个情境下学到的标准,毫无觉察地换到另一个情境下再用,就会成为困住自己的问题。
比如,有的人学到在亲密关系里,应该修炼自己的秉性,不能随便发脾气,这对于一个天生喜欢压抑自己的人,这个标准要达成非常容易;
只是,对于一个一直都是靠情绪外露来获得平衡的人来讲,这个标准或许他们永远都达不到。
如果后者也一样强行用这样的标准去约束自己,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发酵他们的情绪。
另外,就拿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在亲密关系里,应该修炼自己的秉性,不能随便发脾气。
对于这句话,有人能抓到的重点是前面的修炼自己,思考如何才更适合自己,另外还有的人就会只看到后面的不能发脾气。
所以,不同人所处的局限,会决定着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也最终决定着他们的自我成长会走到怎样不同的方向里。
在关系里,从外界接收的标准越多,对自己要求越多,不经过自己的整理、消化和舍弃,就把自己定格在关系更僵化的位置,这是在学习爱的修养,而并非真正自我成长。
02
与其用别人的经验盲目试错,
不如从自己的经验里醒悟
张爱玲曾说:“一个女人,太四平八稳了,端正的过分,始终是不可爱的。”
可不可爱是外界的评判,无关紧要,而在关系里舒不舒服却只有自己能深刻体会。
每一个因为情感问题求助的人,都带着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有时候这些东西还很多,并且每天都在增加,让他们不堪重负。
这时候,我总是邀请他们放弃向外去寻找,而是转而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寻找经验。
但很多人排斥自己经验,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经验,觉得如果过去不够好就不值得再提。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内心深信的东西,都可能将你生吞活剥。
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生活,是被我们的相信所塑造的。过去所塑造的,如果没有经过觉察,或许在未来也不会消失。
在别人的经验里,你可以找到很多新鲜的养分,但是自己的经验,才是能吸收这些养分的根和枝干。
当你把自己经验理顺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没想象中那么匮乏,并不是什么都要调整,而是只需要做一些小改变就可以了,并且你会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
支撑自己改变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储存在自己的经历里,就看自己有没有耐心和能力去看见并且把它提取出来。
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必须停止不断外寻,而是开始向内探索答案。
03
爱没有唯一的标准,只能
找到并重建自己的标准
真正能在爱中成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开始对自己的故事感兴趣。
因为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故事里藏着一切问题的答案,藏着我们对待一切关系的标准。
只是,很多人学了许多外界的标准后,似乎觉得知道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标准,又仿佛觉得不是自己的标准。
这时候,我们只有通过问题深入,去找到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就是自己的准则,给到自己安全感,又同时局限了许多新的可能。
比如,以前的我,总是在冲突中受伤,是因为我觉得关系不该有冲突和矛盾。
所以,我会在任何关系里回避冲突,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显然也会让自己对关系感到极度不满。
后来,我觉察到自己建立关系的标准是来自于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争吵,而我害怕失去他们,所以总是希望能帮到他们,我就成了夹在他们中间最受伤的人。
这种受伤的体验,总是能够让我更敏锐地感觉到冲突的来临。所以,在任何关系里,我总是成为那只最害怕受伤的惊弓之鸟。
再后来,我在婚姻里感到委屈,我觉得先生说话总是不照顾我的感受,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不知不觉把我的关系塑造成我不想要的样子。
有一次我先生随意说了一句话,让我既生气又委屈,我一个人躲起来哭,我的先生看到说:如果我让你不舒服,你也可以顶我啊!毕竟我也不希望你不开心!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学会直面冲突,在每一次难受的时候,留下来讲清楚自己,而不是赶快逃掉。
而当我真的学会顶回去的时候,时常我的先生却笑了,我想他也应该更轻松了,因为他不再需要小心翼翼照顾我的情绪。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标准已经变了,既然冲突没那么可怕,我也不该总是卷入父母的矛盾了,让他们自己去相爱相杀吧!
而当我不是作为那个想保护父母婚姻的女儿,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父母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只顾着帮忙,却错过了发现那么多他们相爱的细节!
原来也正因为我一直堵在他们中间,他们才没有机会好好通过冲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教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爱,要如何去理性,怎样爱才更有修养,却很少有人让你看见这些外在的标准并不是你时刻都需要秉持的东西。
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探索是什么在让你的关系陷入困境,找到那些跟自己连接很深的标准,逐渐松动这些标准,把自己从困境解救出来。
不管是爱情,还是你要面对的任何关系,其实并没有唯一的标准。
成长的路,就是通过那些让你不舒服的问题,找到并重建出一个让你更能活出自我的标准。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